•  
  •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-每日即時刊登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布之法令規章等資訊

    對於本網站提供之相關資訊,如有任何疑義,請逕向公(發)布機關洽詢。
  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中華民國107817
    會綜字第10700100231

    訂定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」,並自即日生效。

    附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」

    主任委員 謝曉星

     

  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

    一、(訂定目的)

           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(以下簡稱本會)為確立違反學術倫理案件客觀公正之處理程序,特訂定本要點。

    二、(適用對象)

             本要點適用於招標得標、申請或取得本會學術合作獎補助、委託研究計畫或其他相關補助之研究人員。

    三、(研究人員違反學術倫理之行為類型)

             本要點所稱違反學術倫理,指研究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,致有嚴重影響本會審查判斷或資源分配公正之虞者:

    () 造假:虛構不存在之申請資料、研究資料或研究成果。

    () 變造:不實變更申請資料、研究資料或研究成果。

    () 抄襲:援用他人之申請資料、研究資料或研究成果未註明出處。註明出處不當情節重大者,以抄襲論。

    () 隱匿其部分內容為已發表之成果或著作。

    () 未經註明而重複發表,致研究成果重複計算。

    () 研究計畫或論文大幅引用自己已發表之著作,未適當引註。

    () 以違法或不當手段影響論文審查。

    () 其他違反學術倫理行為,經本會學術倫理審議會議決通過。

    四、(學術倫理審議會之設置)

             本會設學術倫理審議會,審議學術倫理案件。

    五、(委員之選任)

             學術倫理審議會置召集人一人,由本會主任委員指派副主任委員一人兼任之;委員九人至十一人,除召集人為當然委員外,其餘委員由本會就本會相關業務處主管、學者專家兼之。

             會外專家得就個案依「中央政府各機關學校出席費及稿費支給要點」發給書面審查費或出席費。

    六、(委員之任期)

             學術倫理審議會委員任期二年,期滿得續派(聘)之。

             委員任期內出缺時,應依前點規定補行派(聘)之;其任期至原出缺委員任期屆滿之日為止。

    七、(學術倫理審議會之開會、書面審查及決議方式)

             學術倫理審議會之決議得以開會或書面審查行之。

             學術倫理審議會以開會方式之決議,應有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行之。但決議依第十二點第二款作成終身停權之處分建議者,應有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以上同意行之。

             學術倫理審議會得邀請第九點第一款初審人員、學者專家或其他相關人員列席說明。

    八、(違反學術倫理案件依職權發現及檢舉案件之處理)

             違反學術倫理案件經本會依職權發現者,應主動處理之;其為檢舉者,應由檢舉人以真實姓名及地址,向本會提出附具事證之檢舉書。

             前項檢舉案件以匿名方式檢舉者,非有具體對象及充分事證,不予處理。

             檢舉案件經認定與本會業務無關者,應轉請相關權責機關處理。如當事人適有申請案件在本會進行審查者,本會得併同檢舉案件為適當之處理。

    九、(審查方式)

             違反學術倫理案件,採初審及複審二階段審查:

    () 初審:

    1、由相關領域之業務處進行審查;必要時,得邀請學者專家參與審查。如認有涉及違反學術倫理之虞時,並應通知當事人於一定期限內提出書面答辯。

    2、初審結果認定涉嫌違反學術倫理而須提交學術倫理審議會者,審查結果須詳列事證、審查方式、違反學術倫理類型、具體處分建議等。

    3、初審結果認定未涉及違反學術倫理者,無須提交學術倫理審議會複審,應視情形為適當之處理。

    () 複審:初審結果認定違反學術倫理者,提送學術倫理審議會審議。

    十、(審查期限)

             違反學術倫理案件之審查期限如下:

    () 初審:應於收件之次日起三個月內完成;必要時,得予延長。

    () 複審:應於初審完成後二個月內完成;必要時,得予延長。

    十一、(檢舉案件不成立時之處置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檢舉案件無確切證據足資認定當事人違反學術倫理時,應將調查結果以書面通知檢舉人,並得視情形分別通知當事人及其所屬學校或機關(構)。

    十二、(處分方式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學術倫理審議會就初審結果認定違反學術倫理之案件進行審議,如認定違反學術倫理行為證據確切時,得按其情節輕重對當事人作成下列一款或數款之處分建議:

    () 書面告誡。

    () 停止投標、申請及執行獎補助計畫、委託計畫一年至十年,或終身停權。

    () 追回部分或全部得標契約已付價金、獎補助費用。

    () 撤銷所獲相關獎項。

    十三、(資訊公開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學術倫理案件經學術倫理審議會審議作成處分建議者,經審議會視情節輕重決議後公開相關資訊。

    十四、(處分之通知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違反學術倫理案件之處分,應以書面通知檢舉人、受處分人及其所屬學校或機關(構),並要求該受處分人所屬學校或機關(構)提出說明及檢討改進,並就受處分人違反學術倫理行為之處理情形副知本會。

    十五、(保密責任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依本要點受理檢舉、參與調查或審議程序之人員,就所接觸資訊有予以保密之必要者,應予保密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本會進行審議程序時,就檢舉人之真實姓名、地址或其他足資辨識其身分之資料,應採取必要之保密措施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學術倫理案件如涉公共利益,本會得適切對外說明,不受第一項規定限制。

    十六、(學術倫理審議會委員及初審人員之迴避原則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學術倫理審議會委員及初審人員與當事人間有下列情形之一者,應自行迴避。但第二款至第五款有特殊情形者,不在此限:

    () 行政程序法第三十二條所定情形之一。

    () 任職同一系、所、科或單位。

    () 近三年曾有指導博士、碩士論文之師生關係。

    () 近二年發表論文或研究成果之共同作者。

    () 審查案件時有共同執行研究計畫。

    十七、(得標、受獎補助學校或機關(構)之配合義務及責任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本會於處理違反學術倫理案件時,除直接調查或處分外,得視需要請當事人所屬學校或機關(構)協助調查,並將調查結果送交本會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當事人所屬學校或機關(構)對於違反學術倫理案件未積極配合調查、有重大管理疏失或其他不當之處理行為,經學術倫理審議會建議,得追回或減撥本會一定期間之得標契約價金、學術合作獎補助、委託研究計畫部分或全部費用。